9月初,我和《拾憶遊》的團隊前往The Danish National School of Performing Arts主持講座,向舞蹈學院學生分享跨文化的共同制作和創作的經驗。我留意了一下學院的空間功能設置:
一座由舊式室內體育館改建的大樓內,有上下兩層,上層是多功能室,可作排練和演講的空間,並且旁邊為學生的自修、pantry、休息的地方。下層便是另一個更大排練廳,旁邊是開放式的健身房。
這種設置與香港演藝學院6樓、4樓很相似。其實負重訓練對舞者相當重要,10多年前在骨瘦如柴的我,希望成為爆肌身形的舞者;現在小小中年發福的我,帶住想做「男神」的白日夢仍然繼續為「人魚線」努力奮鬥。
無論是外在、還是內在需要,訓練對我而言都是自我溝通的過程。就算做同一件事,在不同階段關注不同課題。有一日在《柏林的金魚》的排練中,其中一位演員提到,聲線在歌唱時,是一種持續性的能量轉動,由身體內部慢慢延伸去外部嘅空間。
舞蹈如是⋯⋯
突然間我心中了然,能量流動得越順,信息便越能有張力和穿透力。在身心一體論的概念下,inner strength 也靠肢體訓練提升,從而帶動精神狀態改變。今年的渣打馬拉松,我是報名半馬,還是10 KM?所謂年紀越大,責任越大。要更有力量/能量地施展自己的想法,便回歸聆聽流動。
生活如是⋯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