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台变成叙事的书

文 顾 桃

(翻页、翻页)舞台变成叙事的书
舞在之中(停留、停留),人在台上(转身、转身)
我思考许久,应该怎样描述一场抽象、变幻、刷人脑力的舞蹈?此刻,脑海中有一堆“词”在跳跃,不敢妄作评议,回想现场,提笔挑战疑,却又兴奋不已。

●舞蹈&电影切片
现场,舞蹈与日常肢体的交错,在新媒体摄影构成的光影中相互推动着舞台的能量。视线很难离开舞者的身体。黑白光影的变化中,舞蹈像是一种书写,书写停止,舞者停顿、转身、行走,此刻,人与舞台分明是一幕幕电影场景,是定格,是情绪的蓄积,是电影切片。

●道&东方
黑白构成的舞台视觉和舞蹈的编排。像是枯山水般的水墨印染。舞台的白,幕布的白,与舞者的白色长衫,时时融合,又轻柔的分离,这是身体与图像的对话么?这是剧人中的内心独白么?现场视觉炫酷,但区别于西方新媒体舞蹈留给我开放激荡的印象,更多人物情感的定格,内敛松动的留白。留给“悟”的时间。台上台下。

“这是一场具备国际视野的演出,舞蹈的编排与新媒体的互动,让人看到当代舞蹈的探索与创新,让人看到香港当代舞蹈创作的切片;且过目不忘,激动期待。”30分钟的演出,没有太多时间思考剧情的空间;投影变幻和音效的设计线索,舞者的肢体化作的情绪,主导着观众的思维。

舞蹈的部分,带给人视觉的愉悦,而停顿的部分留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。<夜奔2>源于昆剧<夜奔>,对于了解文学剧本的人,透过舞者的表达,感受得到人物“迟疑、抗争、思考”与“书写、奔走、停留”的对应,那么,对传统剧本精神的还原是否也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呢?舞蹈的抽象表达与新媒体视觉的运用,很符合那些对视觉审美又需求的观众。同样,这样的现场也对观众提出更多的要求。

作为一名内地的观众,每每回忆现场,总是感慨良多。关注“当代舞蹈”也看到过<夜奔>在创作中的几个版本。更是希望评论更加简炼。

独立艺术家的联合展 – 寅子观语

这是一场两位独立艺术家的联合展,当画面在舞台上一页页的翻过,如同两位艺术家的经历,从香港到北京到欧洲到重庆,跨界合作如同生命的游走,在不同的时空与地域穿插创造的痕迹!


如同“林冲,将奔向哪里?”两位艺术家虽来自文化语境差异的内地与香港,却对夜奔的主题表达了相同的诉求,视觉艺术家曲倩文用破裂的碎片、抽象的漩涡表达“空”、“破”,舞蹈艺术家“盘伟信”用戏曲手势结合日常行为表达“闷”,“困”,视觉没有淹没舞者,舞者也并不是让视觉成为陪衬,“禅定”之后,抽象的符号与空间的节奏感,形成一个共同的主题——最大可能的生命延展。如此,两个不同创作方向,却又共同创作的艺术家,用类似的生活经历,奔向这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