盤彥燊呼吸交錯 聽身體《》響

文匯報 副刊 ◆文: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攝影:康彥博@Moon 9 image 受訪者提供

◆編舞家盤彥燊在《鳴》中,用上口琴作為道具,讓舞者與觀眾一起感受呼吸的力量。
◆《鳴》從另一個角度探索身體及靈性。
◆盤彥燊的最新作品《鳴》,透過呼吸,延續對身體的探索。
◆編舞家盤彥燊(左二)與舞者交流。
◆《鳴》希望讓觀眾與舞者一起靜心感受自己身體的能量。
◆《鳴》由四位舞者演繹。

西九「藝創明天」藝術節中,香港編舞家盤彥燊即將帶來全新作品《》,藉由呼吸吐納的張弛,呈現身體內在的溝壑起伏。

身體如何被看見?身體,一定要被看見嗎?

編舞家延續其對動作與中國哲學靈性概念的思考,探問舞蹈的不同可能。

作品的發想,源自盤彥燊在2016至2018年參加由西九自由空間、芬蘭Dance Info Finland、Zodiak- Center for New Dance 及Dance House Helsinki所合辦的「國際創意交流─香港×芬蘭」駐留計劃期間。他回憶道,當時不僅參加各種藝術節,觀看北歐五國風格迥異的作品外,也與當地的藝術家廣泛交流,討論各自對舞蹈的探索。那種感覺,不只是文化上的衝擊,也是藝術上的衝擊。參與計劃時,盤彥燊的構思是藉此機會進行舞蹈動作研究,將道家的「氣」與五蘊、液態身體等概念與舞蹈結合思考;到了芬蘭,則想盡量打開自己的眼界,去看不同的藝術家尋找自身身份與特色時會使用什麼不同方法,以及他們各自的藝術旅程。在芬蘭駐留的體驗,他形容為有着共同創作的氛圍,是一次絕妙的滋養。

外化身體的內在力量

當時所觀看的演出中,有一個讓他印象尤其深刻。「整個作品的外形像是一大個黑色膠袋罩住了整個舞台,而中間時而泵氣,讓膠袋充氣脹起,其間出現各種景觀,再加上低沉的聲景設計。演出期間,舞者不知不覺鑽進『膠袋』,營造出一種有人在膠袋中的舞蹈運動展現。整個過程,有空氣,有擴張,有收縮,整個作品看的時候是不見身體的,但你知道有身體的參與,也和身體息息相關。」這顯然不是我們所習慣的舞蹈表演,在盤彥燊的描述中,現場的氣氛、觀眾與舞台的聯結,也許比舞台上呈現的畫面更令人心蕩神搖。不是在觀看一個故事,也不是在接收某種強勢直白的信息,而是沉浸在感觀的海洋中,憑着每個人自己的覺察浮沉其中。「現場的感知感覺非常強,着重在個人感知上的聯結與溝通,誘發你身體上的一種感覺。」

這個作品,以及當時所觀看的許多其他不同作品,其實都在展現舞蹈的不同可能,以及身體呈現的邊界。「我後來反思自己的動作創作研究:身體到底是一種什麼工具?我想,我們總說動作動作,最基本的動作就是呼吸和心跳,呼吸又可以聯繫到道家的氣功啊等等。」他開始把各種身心哲學概念串聯在一起,慢慢梳理,「既然我的作品和呼吸那麼有關係,有沒有一個東西可以加強這部分,將一些非常內在的東西呈現出來?」

機緣巧合下,盤彥燊在家裏找到了之前用過的口琴,一吹就覺得,這和自己正在做的動作研究的元素有共同之處。他開始搜集不同類型的口琴,藉由它,將呼吸的張弛與身體內在的起伏外化顯現。

從2018年開始,盤彥燊不斷透過短小的作品去實驗如何將口琴與動作相關聯,去呈現身體的運動,積累下許多素材,在不同國家與地區做階段性展演。到了現在,作品由短小的片段發展成約50分鐘的完整呈現,也由獨舞變成了四位舞者的變奏,用他的話說,「轉變成了另一種姿態。」

由 「陽」 至 「陰」 的探索

盤彥燊笑說,自己早期的創作是比較「歇斯底里」。畢竟,要在短少的時間內去有效地傳達一個信息,需要一種急促狂放的力量。到了現在,他的作品愈顯沉靜。例如2021年的新視野藝術節中,他與挪威藝術家史構堡合作的《拾憶遊》,說是關於體育館記憶的分享與想像,呈現的方式卻大有反其道而行的輕靈。舞者的身體慢慢舒展,配合葉破充滿靜觀意味的聲境設計,整個作品給人的感覺是緩慢、柔和,與所陳列的體育器械所帶來的關於爆發力的想像形成劇烈反差。

這次的《》,似乎也延續了這一風格。盤彥燊同樣將焦點放置在呼吸上,但從素材的積累到作品的成形,中間仍有有趣的轉向。

「前面是用比較masculine(陽性)的角度去講呼吸和身體的關係,現在則用比較feminine(陰性)的,比較柔性的角度。最主要的分別就是,masculine的態度是:我要一種很一針見血的力量——我要這樣,你不給我?好,我轉。有種壓抑下的力量。而feminine的角度則多了很多聆聽:到底那個空間在哪裏?我們在有空間的位置去發力。更加着重的是,因應空間和環境的條件去傳遞可能性。這是兩種很不同的處理方式。」

與觀眾融為一體

四位舞者將在靜謐的劇場中,不斷挑戰肢體的極限,將內在能量透過一呼一吸來呈現。通過口琴的運用,呼吸吐納成為具象的聲音與節奏。盤彥燊所希望的,不是單純展現動作的畫面,而是藉由呼吸的共振,將觀眾也容納入作品中。

「在過去階段性的探索中,我發現了呼吸很有趣的一點,就是某種質感的呼吸是會帶動周圍的人一起來參與的,那種共鳴感可以很快建立。所以在作品的敘述中,我也希望和觀眾建立一種關係——你可以自由呼吸,也可以跟着我呼吸。透過這種關係,去找到舞者在其中的自主性,觀眾自身也會因為舞者有這種自身的覺察,而受到感染。」

對他來說,非敘述的作品、抽象的作品,都有一種觀眾自身的獨立性在其中。「我也要給觀眾一種相對開放,或者準備好可以去打開自己的激勵在裏面。慢慢帶動大家,去慢下來,去觀察,然後去慢慢找到一些人和人之間的關係。」作品中會有不同景觀的呈現,自然、社會、人,一層層,帶觀眾沉入其中,去思考「究竟我的身體景觀可以如何和作品互動」。

如同那個讓他印象深刻的北歐演出,《》希望創造出一種氛圍與力場,讓舞者與觀眾藉由呼吸融為一體。

盤彥燊《

日期:2月17至18日 晚上8時 (2月18日場次設演後藝人談)

地點: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 自由空間大盒

節目詳情:https://www.westkowloon.hk/tc/phonate#overvie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