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年將至,大家在為家居大掃除時,也別忘為心靈去除雜質,釋放壓力,以輕鬆心情迎接新一年的到來。當代舞蹈藝術家盤燊(Wayson),推崇以舞蹈及工作坊為身心靈減壓,認為大家應回歸身體,覺察當下,才可令心境澄明,尋回平靜,放鬆身心。
文:梁懿 圖:各主辦單位及受訪者提供、星島圖片庫
今次筆者與Wayson的碰面,從他為「香港藝術節@大館」節目《憩》的一場個人排練開始。在細小昏暗的房間內,筆者拿着一個溫熱的水氣球,在Wayson的聲音導航下,感受呼吸,感受身體,慢慢靜下心來,猶如進行了一場冥想。事後他介紹《憩》的創作理念,指身體的感受一直存在,我們只須用心去體會,「無論是疫情還是社會運動,都令到我們處於躁動不安的狀態。香港的地理環境是一個避風港,讓船停泊在這裏,待海浪平靜後即可重新出發。」他跟新媒體藝術家曲淵澈、聲音藝術家Peter Lenaerts和家具設計師郭達麟合作,嘗試通過肢體語言與多媒體藝術裝置的配合,創造一個身心靈避風港。
「香港藝術節@大館」將帶來一系列免費藝術表演、裝置及工作坊等。
《憩》將會是Wayson首次進行的單對單形式演出。(圖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)
從身體出發
《憩》以別開生面的單對單形式進行,每節演出只有Wayson與一位參加者在場,每節約二十分鐘。「以往大部分的作品,我都需要面對很多觀眾,今次我想弄清表演者與觀眾的關係。我很珍惜自己與人真心連結時的共鳴感和愉快感覺,但是在舞台上很難做到,所以今次嘗試改為一對一的形式。」此決定原來跟數年前一個心理測驗有關,「幾年前我做過一個心理測驗,結果說我比較適合在一些小型環境中與人交流,我觀察自己的日常後,也有同感,既然這是我的長處,聽者也感到舒適,於是便往此方向發展。」
他挑選了大館的拘留室作為演出場地,原因之一,是他認為這個空間令人心境平靜。「它位於法庭的下方,讓人於此等候受審、入獄或被釋放,是一個等待結果的空間。」他說走進裏面時,身體自然感到一股暖流,令他覺得這就是對的地方,「我是很順從直覺的人,有時即使看了書或做了研究,最後也可能會拋低,而去聽從身體的想法。我們都不知道未來,『問心』是很重要的。」
Wayson借用氣的導引、五韻及液態流動的概念,整理創作成「七七蹈體」。(圖片由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提供)
他認為身體與心靈有很深的連結,「我最初對氣功感興趣,後來有中醫師跟我提到『氣鬱』,例如按胸腔時感到痛,是有氣鬱結在那裏,若能按摩疏通,便不易喉痛咳嗽。又曾有人替我把脈,說我很好脾氣,但那並不是真的好脾氣,只是我很能夠忍受,而這很傷肝。這些經歷令我對氣和能量更感興趣,然後再去認識了瑜伽、New Age、髗骶治療及頌砵等,這些都刺激到我的創作。」
他借用氣、五韻和液態流動的概念,整理出名為「七七蹈體」的舞蹈動作及練習方法。「我試圖去找一個方法,令這種身體訓練可以幫助舞者更加長壽,郁動時更感自在,而不是框在一種經驗方法之中,這也豐富了我對身體美學的看法,思考舞蹈應要帶出怎樣的意象。」
以往大部分的作品Wayson都需要面對很多觀眾。
向自然學習
這些經驗不但對舞者有用,Wayson曾在世界各地舉行形體工作坊,讓參加者向水、大樹及礦石等自然元素學習,聆聽身體發出的訊息,覺察當下的狀態,回復身心平衡。3月他將於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舉辦工作坊,即使沒有舞蹈或靜修經驗者也可參與,「當人們接觸物件時,可以感受它的形態,再反觀自己的身體或思維模式,能否像它那樣。」近年迷上水晶的他,說水晶擺放一段時日後,形態或會改變,「若果石頭都會變,人為甚麼不能變?這提醒了我,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。」他指人體本身充滿水分,通過接觸水氣球這種有形的東西,或可讓身體回復「Be Water」的狀況。「心理學上有自我意象一說,當你想像自己是怎樣的,潛意識就會帶領身體進入那個狀態,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創造力,甚麼都能發生。」
Wayson曾於美國、印尼、意大利、日本及芬蘭等地舉辦形體工作坊。(圖片由Ossi Savolainen提供)
Wayson認識自己的方法之一是參考人類圖,其結果指他需要肢體活動去疏通情緒,因此他特別喜歡行山。「當有需要的時候,便會去看人類圖的一些生活提示,例如原來我適合一對一的相處,我便會去反思自己那段日子是否參與了太多聚會。」他又建議大家要順從內心的聲音,「其實大家都知道用甚麼方法能使自己開心,只是有時會局限於條件,覺得這樣做很浪費時間。我認為你若果聽到自己內心想做某件事,便應該去做,等那件事為你帶來一些不期而遇的經驗時,你自自然然就會感到開心。」(因應疫情最新情況,「香港藝術節@大館2022」將會延期,詳情請留意官方網頁公布。 )
「香港藝術節@大館」《憩》
網頁:taikwun.artsfestival.org
盤彦燊形體工作坊系列
網頁:www.westkowloon.hk/tc/season2122
Wayson熱愛行山,親近大自然。